文責:小編 陳家倫
投降輸一半 |
在戰場上,武士追求的是名利,因此在各式各樣的戰爭中,領主及大名需要確保武士在戰勝後可以得到追求的名利,以滿足其上戰場及投效己方的動力。
這一方面除了會放任包含武士及雜兵等己方士兵在戰場上進行搶掠姦淫,以滿足他們的個人利益之外,領主及大名也會應許效命的武士,如在戰場上立功便會給予其土地做為知行,以滿足武士出征的實質利益。
在戰場上搶掠的足輕 |
但是對於大名來說,追求的是最大效益及最多的武士效命於己方,而在內亂的時刻,更是大名點兵多多益善,因此在那無節操(?)的武士時代及以武士活躍的日本的內戰中,也流行所謂的「投降輸一半」的硬道理。
如前所述,大名為了讓武士效忠,對於效命的武士會給予立功便給與土地作為知行的承諾,然而大名不可能憑空生出土地及附屬在土地上的人口及勞動力,因此給予願景的武士,往往是答應我方如果擊敗敵對方的武士,將會把對方的「當知行」(領主實質支配的土地)做為報酬。
然而在久經戰亂的時代,今日的敵人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戰友,尤其是在那「我又跳到南朝、我又跳到北朝」,連武士首腦階層都在無節操的反覆倒戈投降的南北朝時代,武士倒戈及投降更是稀鬆平常。
倒戈叛變稀鬆平常的南北朝時代 |
大名要的是更多的武士效命於己,因此往往也很寬容這些曾經敵對,但是後來決定投降的武士,並許可其支配領地的權利,但是問題來了,原本敵對的武士的領地早已被大名對效命武士許下願景,畫下大餅鼓勵在戰勝後給予效命立功的武士。
如今寬待敵人認可支配原有的領地,豈不是要帳下武士做功德?
這樣又有多少追求名利的武士會為大名而戰呢?
因此這時候對於這投降武士及自身立功武士的領地利益的現實問題,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及大名便流行採用「投降輸一半」的道理,許可投降的武將保有原本一半的領地繼續作為領知,而另一半則給予當初承諾的武士作為效忠立功的獎賞。
這樣的折衷案對於大名及高級武士來說,確保了更多的武士站在自己的一方,而對於獲得承諾的武士來說,雖然沒有得到全部的領地,但至少從中分得一些領知,也不算完全白費工夫,而對於投降的武士來說,更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但保存了家名及實際利益,必要的時刻,也可以再玩一次倒戈及投降輸一半的硬道理(?)。
因此便形成了三方皆不滿足,但是都可以接受的利害權衡下的「投降輸一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