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支撐上杉謙信軍資金的兩大經濟支柱-金山與青苧-

文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著名的上杉謙信(長尾景虎),在其繼承家業之後,便不斷的在烽火中渡過,其兵鋒遍及信濃、關東乃至越中、能登等北陸道地區。

但是之所以上杉謙信能夠不斷的發兵遠征,固然除了可以看出其武力雄厚的一面之外,但更重要的是支撐謙信不斷出征的經濟力。

就現有的文獻來看,上杉謙信的戰爭資金,除了在關東掠奪人口進行奴隸販售的人口買賣之外,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以兩種來源為基礎,即是金山及青苧(苧麻)貿易,因此筆者今天也稍微來介紹一下戰國時期越後存在的金銀山以及越後的青苧(苧麻)貿易。

越後國內有豐富的金銀蘊藏量及為數眾多的金銀山,尤以越後國北部之瀨波郡(今新潟縣阿賀野川北岸一帶)之蘊藏量最為豐富,如位於越後國北部,近今日村上市之高根金山即為一例,而高根金山因為在高根村附近之鳴海山,而也被稱為鳴海金山(新潟縣村上市),而除高根金山之外,根據米澤藩流傳下來之慶長二年(1597)所繪之越後國瀨波郡郡繪圖中所示,越後國之金山尚有鳴海金山東方的猿田川上游左岸地區之猿田金山(新潟縣村上市),此外依據越後國瀨波郡郡繪圖中可以得知現今村上市東部之山在郡繪圖中表示的中邊村附近有一被標註為「金山有」之金山,而根據現居北海道之本庄家所留之年代未明之岩船郡郡繪圖,瀨波郡所標之「金山有」之處則被標明為本山金山(元山金山) (新潟縣村上市)

越後國主要金銀山概略簡圖


另在本山金山的更北方鄰近出羽國國境的山間,在山後村附近則還有名為山後俣金山(新潟縣村上市)之金山。

同時依據越後國瀨波郡郡繪圖中所示,在鄰近而位於瀨波西南部奧山庄黑川氏所領有的金俣村附近亦有金俣山之天然露天之砂金山(新潟縣岩船郡關川村)

東蒲原郡的越後東部地區在戰國末期的文祿年間亦有日比谷金山(新潟縣東蒲原郡阿賀町)的開採。

位於今日新潟縣南魚沼郡南部的越後三山之一的中之岳,亦留有戰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坑道,而中之岳及附近八海山與被稱為銀山平的盆地的一帶則有生產銀礦、鉛礦及鋅礦之上田銀山(新潟縣魚沼市、南魚沼市),因此在戰國時代魚沼郡亦極可能曾經開採過銀礦、鉛礦及鋅礦。

文祿四年時(1595),上杉景勝也被豐臣秀吉委任支配佐渡及越後之金山,同時當時全國的金銀山都需要將黃金上交給中央的豐臣政權,根據日本大藏省所編《大日本租稅志》所收之〈慶長三年伏見藏納目錄〉得知當時豐臣秀吉一共於全國各地收集三萬三千九百七十八兩黃金,當中有一萬一千兩百二十四兩來自越後國,七千九百九十五兩來自佐渡國,九百七十八兩來自上杉氏領有的出羽庄內地區。亦即在豐臣秀吉收藏的近三萬四千兩的黃金之中約有百分之五十九來自上杉氏的領國,而當中亦有約百分之三十三的黃金是來自越後國,這些越後國上納的黃金絕大多數即是來自於越後北部瀨波郡的各個金山,因而越後國在戰國時代可說是名符其實的黃金之國。

砂金山發現


而據傳上杉謙信病歿後,其繼承人上杉景勝命家臣河隅忠清以及飯田長家盤點上杉家的金庫最後清點出與上杉謙信長年所累積下來的黃金高達兩千七百二十四枚六兩三分,足可看出上杉謙信即使連年征戰,但是仍有雄厚的經濟實力。

然而由於從史料上來看,謙信對於阿賀野川北岸的揚北眾領主們的控制並不強烈,反而要到其養子上杉景勝的時代,才完全的使揚北眾屈服,因此對於越後金山多數在阿賀野川以北的情況的同時,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多謙信時代留下的支配當地金山的資料,反而是景勝時代比較能從史料中看出支配情形。因此由於謙信時代的金銀山開鑿的史料極少,而難以掌握謙信對金銀山控制的全貌。

另謙信時代的佐渡金山,也與我們後世所想的坑道的金山礦區不同,在謙信時代的佐渡金山,主要是以露天的砂金山(西三川砂金山)及銀山(鶴子銀山與新穗銀山)為主,而一直要到上杉景勝統治的末期,佐渡才發現最大礦脈的相川金銀山,並在上杉家移封離開佐渡的慶長6(1601)後方才開採,並成為江戶時代佐渡金銀山及礦山下的城町的繁榮基礎。

比較能確信的上杉謙信時代以來便穩定收入的經濟來源,則是經濟作物青苧的銷售。

上杉謙信的軍資金主要收入來源-青苧


青苧是越後地區傳統的經濟作物,為當時的衣服原料麻布製成的材料,由於越後青苧在戰國時代是優良的布料的原料,因此越後守護上杉氏及守護代長尾氏的長尾為景及上杉謙信皆與京都的公家(貴族)三條西家族等合作利用領國內的青苧銷往京都並在京都設立青苧座,而青苧貿易收入亦是時常征戰的長尾為景及上杉謙信的重要資金來源,不過隨者上杉景勝在戰國末期移封會津及米澤,至使青苧的種植技術也被傳到當地,因而至江戶時代,越後國的青苧貿易因為受到會津、米澤等地區的競爭而受到打擊。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奧州永不後退之第一猛將  伊達成實傳(1568~1646)

文責:站長
相責:站長 小編3 森長定
表責:小編 陳家倫

伊達成實



伊達成實,奧州之猛將,人稱「第一之勇將」。永祿十一年(1568)生於信夫郡大森城,初名時宗丸,通稱藤五郎。伊達實元嫡長子,母為伊達輝宗之妹,政宗之從兄弟(堂叔)。成實出生不久,便被輝宗指名為其愛兒政宗的近侍。

伊達成實與伊達政宗、輝宗關係參考圖



幼年的成實,以果敢剛毅見稱,與政宗出相入對。天正七年(1579)元服,天正十二年(1584)出任大森城主,同年政宗繼位為十七代家督,立刻開展奧州攻略,很早便起用成實為核心家臣,天正十三年(1585),政宗開始檜原攻略,出兵攻打大內定綱,十七歲的成實奉命出戰圍攻小手森城。攻克後,政宗下令成實屠殺全城八百餘人,令奧州大名大驚。同年,二本松義繼借輝宗向政宗請降,但遭到政宗嚴正拒絕,引發「栗之巢之亂」義繼挾持輝宗逃出,成實等派兵士追捕,最後於人取川附近,輝宗命令成實開槍打死義繼及自己,成實無奈之下,二人同歸於盡。

慧眼識中伊達成實才幹的 成實堂兄(伯父)伊達輝宗


憤怒的政宗於輝宗之死七日後,即出兵大舉進攻義繼的居城二本松,成實、景綱等奉命從行。但以佐竹、蘆名為核心的反伊達聯軍,在此時趕來救援二本松,與伊達勢激戰於人取橋。聯軍迅即圍攻政宗之本陣觀音山,政宗勢陷於苦戰之中,幸得鬼庭良直、片倉景綱及成實的奮戰,政宗最後才能突圍而出,伊達勢也因佐竹臨時撤退而獲勝。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再度出兵攻打二本松城,城主國王丸開城投降,政宗命成實為二本松城主,負責第一道防線。

二本松城 伊達成實曾經在攻略同城上活躍,並在戰後擔任二本松城主


同年末,二本松家臣鹿田右衛門進攻涉川城,成實於涉川與敵軍激戰,斬得敵人二百六十三名首級,威振整個奧州,令大名聞風喪膽。天正十六年(1588)六月,由於伊達入侵蘆名,佐竹與蘆名出兵與伊達爆發窪田之戰,成實與景綱守衛窪田城,後來二人到豬苗代城說服猶豫不決的盛國,使戰爭的優勢轉向伊達,最後在衡量得失,兩軍於幾道交戰後決定和解。同年末,田村氏出現家督爭奪戰,佐竹、伊達都聲稱其人選有繼承權,引發郡山合戰,成實出戰勇猛,使伊達再度勝利,確立了出擊會津的基礎,因此成實受到政宗的褒揚,並命成實為伊達軍主力部隊長,於伊達家已奠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伊達成實畫像


天正十七年(1589),伊達與蘆名間的矛盾終於引發著名的摺上原合戰,由於爭取到最上及大崎的和睦,政宗於無後顧之憂下全力出戰,以二萬大軍重創蘆名軍,會津郡最終全為伊達所有。正當政宗宏想下一步計劃時,天下人秀吉卻早已先行一步。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出兵討伐小田原北條,要求東北大名參與,實為要求臣服。伊達家為此意見分歧,成實等主戰派指出:「與秀吉一戰,也不是必定戰敗!」正當政宗猶疑之際,景綱力勸地說:「蒼蠅,你如何的趕走,牠都是始終會來的」又說:「無知的胡亂抵抗,只是無智無謀、對主公絕無好處的,伊達家也會因此而給斷送。」此話立刻令政宗一言驚醒,決定到小田原謁見秀吉。雖然成實因此與景綱對立,但最後也接受提議,並自請到黑川城守備,以免東北大名乘機入侵。

傳為伊達成實所守備的黑川城 所在地 會津若松城


小田原之戰後,政宗謁見秀吉,由於遲到參陣,被沒收會津一郡,回到米澤不久,發生葛西一揆,剛轉封至會津的蒲生氏鄉奉命徹查,最後指控政宗為事件的幕後主使人。秀吉得知後大怒,立即命政宗到名古屋解釋,最後政宗以巧妙的回答解釋清楚後,政宗立即回米澤,於天正十九年(1591)震壓葛西一揆,為了表明無叛意,成實自請到蒲生的名生城為人質,以保證政宗的安全及清白。

同年,秀吉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為了賞給成實的功勞,政宗封伊具、柴田二郡共三萬石予成實,移到角田城。文祿二年(1593),秀吉命政宗出兵朝鮮援救在朝大名,成實奉命隨行,在戰爭中,由於食糧不足,運輸也非常困難,故政宗到朝鮮後立刻命成實救出日本軍,成實也因此立下重要軍功,但回到伏見之後,政宗立刻遇到另一危機,文祿五年(1594),關白秀次被指謀反,被秀吉給予死刑,由於政宗與秀次有交情,故被牽連在內。有見及此,成實等一眾伊達家臣十九人聯名上書秀吉,為政宗開脫,又表示與政宗共存亡,最後,秀吉也終於因政宗的小狡計而放過政宗,秀吉也曾因此事嘆道「伊達真乃齊心也!」

伊達成實之主  表哥(堂侄)伊達政宗


但齊心的名聲出現陰影,慶長三年(1598),秀吉病死,成實與政宗的關係越發惡化,原因於成實不滿政宗賞給不公,加上經常的意見不合,成實突然出走高野山。政宗得知後非常憤怒,立即命屋代景賴攻打角田城,成實三十名家臣及妻兒全部被殺,角田城也被沒收。而成實則於東北、東海道一帶流浪,上杉景勝有見及此,命直江兼續以五萬石俸給力邀成實出仕,但都受到成實的力拒,並說「藤五郎雖離開御家(政宗),但現已心感愧對之,故不能再叛也!」之後,德川家康又想邀成實出仕,但都是得到同樣回應。

曾想以五萬石俸祿招聘伊達成實的上杉景勝&直江兼續主從


石川昭光、留守政景及片倉景綱得知成實的行縱後,立即趕到並想說服他回去,但成實一貫的拒絕,景綱等便大罵道「汝之愚行,使御家大為不安,眾敵虎視眈眈,汝想再為罪人乎?」。另一方面,景綱等又向政宗說項,求情,最終政宗公開呼籲成實回來,而成實也終於在關原之戰前夕回到仙台。

與伊達成實共同輔佐伊達政宗的伊達家賢臣 片倉景綱


成實回來不久,旋即爆發關原之戰的前哨戰─上杉討伐戰,政宗立即響應號召攻打白石城,成實立即回復他的勇猛,終於與景綱父子合力之下攻克白石城。關原之戰後,政宗以首功封成實為亙理城主,列為伊達一門眾之列。

伊達成實所攻略的白石城,後成為片倉景綱的居城


成實的居城亙理城(亘理城),為伊達家的南方要衝,對抗相馬家的前線城寨


大坂之陣前,成實主理亙理城,其間的成實已不是以前的莽撞,發揮了其成熟的一面。後來成實再為大坂之陣上戰,但卻表現出謀略之將的風格,使政宗大為改觀。寬永十三年(1636),政宗於江戶病死,成實位列一門眾之首,為忠宗輔助藩政。元和八年(1622),最上家被改易,成實奉命出兵野邊澤城鎮壓叛亂,是次為最後一次出陣。寬永十五年(1638),將軍家光慕名邀請成實到江戶謁見,並要求成實講授戰話(奧州諸戰的軍議),家光於聽講後,大讚成實為「勇武無雙、智略冠絕之大將」,下賜時服二十件,火砲十挺為謝。

回到亙理城之後,成實繼續發揮他的文學修養,著成了「成實記」,是史家研究伊達史及仙台藩初期的寶貴資料,成實的文武兼具的修為,成能後世宣揚武士道的又一模範。正保三年(1646)成實開始隱居,同年六月四日死於亙理城,享年七十九歲,法名大雄寺殿久山天昌大居士,葬於大雄寺。由於長子已死,次男夭折,故由政宗九男宗實為養子承繼城主。

伊達成實的墓地所在地 大雄寺 入口
伊達成實靈廟

伊達成實靈廟



亙理城位列「伊達仙台十九險要」之一,極具戰略意義,可見政宗自成實回來後,對他的倚重同信賴。成實最令人記述的就是他的具足頭盔上的蟲,代表著「永不後退」的果敢之風,難怪政宗曾說「武勇首推成實,智睿則推景綱」,又曾說「藤五郎乃伊達第一勇將也!」成為伊達三傑之一。另外,成實也是一個豪飲的人,奧州中無人不知,據說可連飲一百大杯不醉!可能這就是成實的「另類勇猛」吧!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當新羅之子孫與阿伊努茅希利相遇 貳-謊言與弓矢-蠣崎光廣、良廣與阿伊努人-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3森長定

松前大館(德山館)的遺址
戰國時期松前守護的居館,現為德山大神宮之神社。


在前文當新羅之子孫與阿伊努茅希利相遇-淺談蝦夷地與松前家-這篇文章內筆者已經略為提及,中世和人與阿伊努人開始走向全面戰鬥的導火線,始於康正2(1456)的和人及阿伊努人的商貿糾紛,同時也提到蠣崎家祖武田信廣(1431~1494)在對抗阿伊努人的戰鬥中的活躍及嶄露頭角,因此本文的和努關係重點將放在蠣崎家的第二代光廣(1455~1518)~第三代良廣(1478~1545)之間與阿伊努人的關係。

在康正二年(1456)年之後和人與阿伊努人在蝦夷地爆發全面衝突,而做為若狹遠道而來的武田信廣,因為戰功,而成為下國安藤(安東)氏的代官上國守護蠣崎季繁的女婿,並繼承蠣崎家及上國守護職,信廣於明應3(1494)去世,享壽64歲。

蠣崎(武田)家之祖 武田信廣


武田信廣死後,其子蠣崎光廣繼承蠣崎氏家督以及上國守護職,而如前文所述,蠣崎氏之主的「日之本將軍」下國安藤氏雖然遠在出羽檜山,但是仍將蝦夷地分成松前、下國及上國三地並派遣守護進行統治。

安藤氏 蝦夷地三守護地分布
分別是東方的下國 西北的上國以及西南的松前
同圖利用google map為基礎簡易製成


除了上國由蠣崎氏擔任守護外,下國及松前兩個要地,安藤氏皆命庶族來擔任守護,當中松前守護即由庶族的下國(安藤)定季擔任,下國守護則命庶族的茂別(安藤)家政擔任,但是松前守護下國定季死後,其子下國恆季雖然繼承松前守護職,然而卻因為濫殺無辜魚肉百姓,而使得許多人向檜山的安藤氏申冤,最終下國恆季便在明應五年1126(14961230)遭到宗家的檜山安藤忠季派兵討伐下,自殺身亡。下國恆季死後,松前守護職由原本的副官相原政胤之子相原季胤扶正,並命村上政儀為副官輔佐相原季胤擔任守護代。

然而就在永正九年(1512),阿伊努人卻大舉進攻和人的城館,不但率先攻下下國的宇須岸、志海苔(或稱志濃里)及倉前三館,更在隔年(1513)夏天大舉進攻,位於渡島半島西南的松前地區,並在6月攻下松前大館,而使松前守護相原季胤及村上政儀戰死。

而身為上國守護的蠣崎光廣便在松前大館淪陷後的隔年永正11(1514)移居至松前大館,並將之改名為德山館。

松前大館(德山館)的遺址


光廣更在永正12(1515)與阿伊努人交手,據傳當年阿伊努人再度進攻和人,並與光廣敵對,但是光廣卻設立鴻門宴智取阿伊努人。

據傳其假意邀請阿伊努酋長庶野(ショヤ,Shoya)及匌峙(コウジ,Kouji,「匌」音同「格」字)兄弟二人及許多侑多利(ウタリ,Utari、阿伊努語裡「人」的意思,這邊則或應解釋為「阿伊努人」或「阿伊努同胞」)赴宴飲酒,正當庶野及匌峙等阿伊努人享受酒宴之時,光廣卻下令和人將赴宴的阿伊努人一網打盡擊殺,不但阿伊努酋長庶野及匌峙二人遭到殺害,更有許多侑多利也因此在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蠣崎光廣及『者某』(シャモ、Shamo,阿伊努語中的「和人」)殘殺。

阿伊努人,為今日日本東北 北海道一帶以及俄羅斯境內的千島列島與庫頁島等地的原住民。
也是日本及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之一支。


也因為這樣,光廣平定了阿伊努人的蜂起,並趁勢成為蝦夷地最強大的和人家族。但是儘管《新羅之記錄》裡面提及阿伊努人及和人的衝突導致松前守護的滅亡,但松前守護滅亡之後,蠣崎光廣便趁勢進駐松前大館的記述對於蠣崎家來說實在是過於「方便」。

而在《新羅的記錄》中也有一段記載值得令人注意,即是當中記載,松前大館遭到攻陷後,蠣崎光廣雖然在隔年進駐松前大館,並兩度向主君(檜山)安藤尋季尋求認可成為松前守護職及支配蝦夷地,但卻沒有得到主君安藤家的答應,在安藤家遲遲不肯答應之下,使者更是數月未回蝦夷地,最後是在派遣一名浪人紺廣長,在其才智及巧言之下,安藤氏才答應在蠣崎家未來須繳納所徵各州(日本各地)前來蝦夷地的旅人及商隊的關錢的稅收的半數給安藤氏的條件之下,許可蠣崎家支配蝦夷地及擔任松前守護。

甚至在下國(檜山)安藤家的資料中也留有「與光廣的士兵於(松前)大館作戰,致使(松前)守護相原季胤及村上政儀在敗北之下而自殺。」

因此現今也有一部分陰謀論認為,永正年間(1504~1521)的庶野‧匌峙之亂的阿伊努人蜂起,或許並非是單純的和努衝突,真相也可能是上國守護蠣崎光廣聯合阿伊努人與松前守護等的戰亂,並最終由蠣崎光廣取得勝利而支配蝦夷地。

如此也可以說明為何,蠣崎光廣在進駐松前後,想向主君安藤家求松前守護職,兩次遣使皆毫無回應的原因,或許家臣蠣崎氏在蝦夷地的崛起也不是安藤氏所樂見,但由於已成「既成事實」,因此安藤氏最終還是選擇承認蠣崎氏支配蝦夷地。

而若果真如陰謀論所推論,光廣利用阿伊努人來進攻松前守護相原氏等和人城館,則或許也能解釋,為何阿伊努酋長庶野及匌峙兄弟二人會輕易率領族人赴宴,並最終在無防備下於酒宴中遭殺害。

但是儘管陰謀論有其合理處,而《新羅之記錄》也確實有些不合理或是對於蠣崎家的發展過於「巧妙」之處,甚至是有他家史料反應出與之相反的記錄,但是由於缺乏史料足證,因此我們對於庶野‧匌峙之亂及蠣崎氏進入松前大館的過程,只能抱持一個更謹慎的態度,而無法給予任何一個肯定句。

新羅之記錄,為蠣崎慶廣的六男松前景廣所著的松前家史書。
也是北海道的第一本歷史文獻。
儘管當中部分內容仍有值得商確或是護短之處,但是仍有其歷史價值。
圖為無明舍出版的 現代日語譯文版本的新羅之記錄書封


而擴張蠣崎家勢力的蠣崎光廣在永正十五年(1518)年時去世,享壽63歲。光廣死後,蠣崎家的家業由光廣之子良廣(義廣)繼承。良廣繼承安藤家的上國及松前守護職,並遵循父親方針,坐鎮具有水陸戰略地位的松前,而將過往的根據地上國及和喜館(勝山館)派遣城代管理。

另一方面,良廣也與阿伊努人保持對立的關係,多次與阿伊努人對抗,據傳享祿元年(1528)的一個颳風下雨的夜晚,良廣手持短槍在城內巡邏,正好有一位阿伊努的忍者企圖潛入城內,但卻遭發現的良廣一槍刺死,而同行的侑多利見同伴被殺,便一哄而散,而此時良廣所持的短槍,據說因此被松前家視為家寶珍藏。

隔年(1529),阿伊努人大舉進攻上國的和喜館,當時良廣於和喜館守城,並試圖約定與阿伊努人和睦,其與阿伊努的酋長多那嶮(タナサカシ、Tanasakashi),約定將給予許多物品做為和睦的報酬,並約定將報酬放在和喜館旁的山坡上的一個台地上等候多那嶮,多那嶮得知者某(和人)的頭領蠣崎光廣願意和睦並給予大量報酬已換取和平,果真前往約定之地領取。

但是當多那嶮抵達約定地時,蠣崎良廣卻於城內的箭樓射箭,儘管與台地相距約180公尺左右,但是良廣還是一箭射穿多那嶮的胸板(胸甲),而使多那嶮一箭斃命,見到首領被殺的侑多利們紛紛感到恐慌,儘管聚眾數百人,但也紛紛逃亡,見到阿伊努人動搖的良廣,隨即率兵出城追擊逃亡的阿伊努人而擊殺了許多阿伊努人。

兩年(1531)後的雨天夜晚,阿伊努人的再度潛入良廣的松前大館,但是據傳這次又被發現的良廣以弓矢射殺。

而在天文五年(1536),良廣與多那嶮的女婿多離困那(タリコナ,Tarikona)和解,並邀請多離困那及其妻子(多那嶮之女)赴宴和談,然而良廣並非真心打算與多離困那和睦,在享受酒宴的酒食之後,良廣於宴中暗殺多離困那夫婦,兩夫婦也當場斃命。

我們在看《新羅之記錄》時會發現,松前景廣在描述松前(蠣崎)家前三代的信廣、光廣及良廣時,不斷的強調和人與阿伊努人彼此之間的衝突,以及三代當主如何在和努衝突中以其智勇率領和人對抗阿伊努人,甚至也說明他們子孫做為後代,也將先祖與阿伊努人作戰時的武器視為家傳寶。

但是就如前文所述,和人與阿伊努人並非只有可能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可參考前文),然而自康正二年(1456)以後,和人跟阿伊努人時而走向衝突應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和解的曙光,最終在蠣崎氏的第四代當主蠣崎季廣的時代露出曙光。不過礙於篇幅限制,因此蠣崎季廣及蠣崎(松前)慶廣時代的和人與阿伊努人的關係,我們在下篇文章再繼續談論。


當新羅之子孫與阿伊努茅希利相遇系列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岩國吉川家被疏遠的原由



毛利元就在擴張勢力當中,讓第二個兒子元春承繼吉川家,第三個兒子隆景承繼小早川家,是為「毛利兩川」,其他兒子也都被過繼到各地豪族,利用他們家族的力量支撐著毛利家。



吉川元春死後,由第三子吉川廣家繼任家督(長兄元長在元春死後不久病逝於陣中,次兄元氏過繼到繁澤家)。吉川廣家謹守父親和祖父遺志,精忠不二輔助他的堂兄毛利輝元。關原合戰前夕,吉川廣家與毛利家老福原廣俊暗通德川家,在關原戰場上飾演中立角色,按兵不動直到戰鬥結束。戰後德川家康把毛利家的領地全部沒收,改把周防和長門兩國封給吉川廣家;吉川廣家向德川家康求情,願意放棄自己的賞賜,求德川家康轉賜毛利輝元,讓毛利家延續下去。



然後我們知道吉川廣家成了毛利家由盛轉衰的禍首,從此被厭惡和疏離。因為若不是他按兵不動的話,南宮山上的毛利秀元早就加入戰團,歷史可能會被改寫了。


吉川廣家畫像


但是吉川廣家被疏遠的說法從何而來?我們翻查史料,也不一定說得出所以然來。以下三則歷史片段可以作為參考:



1.毛利輝元轉封周防、長門之後,寫信感謝福原廣俊奔走說項的努力,但是沒有寫信感謝吉川廣家。以後福原廣俊受重用,位列永代家老之一(另外一家是益田家),相反吉川廣家則獲封遙遠的岩國。



2.毛利輝元將下關長府一地封給毛利秀元(毛利元就第四子穗田元清的兒子),讓他獨立出來成為萩的支藩;另外將周防岩國封給吉川廣家,但是地位與輝元的家臣無異,跟其他毛利一族和重臣一樣,有自己的領地而已。儘管德川幕府視吉川為大名,但對毛利家來說則只是一介家臣。



3.到了下一代,吉川廣正(吉川廣家長子)的弟弟就賴雖然獲准回復毛利姓,但仍然是毛利宗家的家臣;相反,清末藩(長府藩的支藩)藩主毛利元平,領地不足一萬石,卻獲萩藩向幕府推舉成為大名,躋身諸候之列。待遇的差別使吉川家大感不滿。



單就以上三點,我們很容易得出「只有吉川家被冷遇」的結論。而事實上,問題不是出在吉川廣家,反而是在毛利輝元身上。學者村井祐樹認為,早在吉川元春在世時,毛利輝元便對吉川家抱有戒心,而吉川元春死後,便沒有讓吉川廣家進入決策層。私通德川或是按兵不動並不是吉川廣家被疏遠的原因。



不過在關原戰後,毛利輝元對吉川家的態度有些微轉變。他把吉川廣家封在領地最東邊的岩國,大有作為毛利家屏藩的用意,與鎮守西邊的長府一樣,不能說不重要。慶長十七年(1612年)毛利秀就從江戶回萩,歡迎儀式上家臣按序列就座,吉川廣家坐在最上首,可見吉川廣家在毛利家中亦有一定地位。



學者光成準治認為,這是毛利輝元拉一派打一派的把戲,目的是讓毛利秀元和吉川廣家共同輔助宗家執政,而不致某一人獨大,威脅到宗家,就像元就時代的兩川體制一樣。毛利輝元把長女竹姬嫁給吉川廣正(元和二年,1616年),次年(元和三年,1617年)才讓毛利就隆娶毛利秀就的女兒。大名的女兒,應當嫁給別家的大名才夠體面,因此竹姬身邊有人對於這樁婚姻感到不滿,對此毛利輝元回應說吉川對於毛利家十分重要,希望竹姬體察父意。而吉川廣家得悉這樁婚事,便上書毛利輝元表達感謝之意。



另一方面,毛利秀元看似大權在握,但實際上亦非一帆風順。毛利輝元在關原戰後出家,而毛利秀就尚未成年,而且須得在江戶當人質,毛利秀元才以後見役的身份輔助。大坂冬之陣前,毛利輝元密遣家臣內藤元盛(改名佐野道可)進入大坂城襄助豐臣秀賴,這事極為隱秘,只有毛利輝元父子和毛利秀元參與謀劃,事件曝光後吉川廣家、福原廣俊等重臣相當不滿,指責毛利秀元弄權妄為,相繼退職以示抗議。



毛利輝元故後,毛利秀元與藩主毛利秀就的關係出現裂痕。那時候毛利秀就已經三十歲,對毛利秀元的專權十分不滿,他希望親自主政,適逢弟弟毛利就隆與秀元女兒離婚,毛利光廣(秀元之子)與秀就女兒的婚事也談不成,更讓兩人對立加深,最後毛利秀元辭任後見役一職。毛利秀元對毛利宗家確實多有不敬之舉,但他與德川家關係密切,毛利秀就也拿他沒轍。


吉川廣家關係圖


言歸正傳。毛利輝元在世時,吉川廣家並沒有很明顯被冷遇的證據,反倒是毛利秀元成為宗家提防的對象。往後的發展就如上述第三點那般。事實上,從毛利宗家分出來的支藩(長府、清末、德山),都是毛利輝元的直系子孫,吉川廣家是輝元的堂兄弟,又怎能要求成為獨立大名?江戶時代的毛利家臣團,有所謂「一門八家」,指的是六個毛利一門加上益田、福原兩家永代家老,是最高級的家臣,雖然吉川家並沒有包括在內,但如上面所述,毛利輝元在世時的吉川家,地位並不低。也許是吉川家一廂情願,認為自己有功於毛利,值得位列諸候。在吉川家第三代家督廣嘉、第四代廣紀以及第五代廣逵的治世,是吉川家最鼎盛的時期,相反毛利宗家財政面臨重重困難,入不敷出,兩家強弱立見,據說兩家家臣彼此仇視,水火不容;這時候吉川家積極爭取提昇家格,於是與毛利家關係更加惡化。



後來吉川家爭取昇格的運動不了了之,直到第六代家督吉川經永,因為沒有子嗣而從德山藩收養子繼承家業,吉川家直系從此斷絕。幕末時期,幕府軍第一次征長,由吉川經幹出面跟幕府斡旋,成功讓幕府退兵,毛利、吉川兩家的關係始見好轉。到了明治初年,岩國吉川家才獲正式承認為藩,所以岩國藩初代藩主,其實是吉川經幹才對(當時吉川經幹已死,但毛利敬親不對外公布死訊)。不過沒多久明治政府推行版籍奉還,領地奉還中央政府,藩主吉川經健一度就任藩知事,後來因廢藩置縣而被免官,岩國藩主僅兩代便完結。



(註:江戶時代並沒有「藩」這個稱謂,所謂支藩只是從宗家分出來成為獨立大名的意思。以上內文為了行文方便,姑且用「藩」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