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簡單介紹了尼子新宮黨事件的原因,這次來談談安藝井上黨。
毛利元就在天文十九年(1550年)突然下令誅殺井上一族,並煞有介事做出一份罪狀(《毛利家文書》第三九八條),為自己的肅清行動提供合理的依據。井上一族的罪狀共有十六條,歸納起來大致有:
一、經常藉詞缺席評定和例行會議
二、假稱隱居而不服從命令
三、扣押段錢不上繳
四、侵佔鄰近領主、寺社的領地
五、與其他毛利家臣爭執
六、擅自處決毛利隆元轄地內賤民
七、專橫無道,上至毛利家臣,下至行商豪農,多與其結交
結果遭到元就誅伐,事後毛利家臣共二百三十八名聯署起請文,共尊元就為「上樣」,稱毛利家的事務為「公儀」,意即奉元就為主君(而不是當時毛利家的宗主大內義隆),正式確立主從關係,而這一事件亦被視為毛利家踏上戰國大名道路的契機。(事件始末請參考拙文《安藝毛利史》第二章第十三節:http://nihonshi.blogspot.hk/2016/08/blog-post_29.html)
井上家家紋 |
但事件並非這麼單純。上述罪狀所提及的惡行都是經常性的,或是比較接近宣布罪狀的時點的,我姑且將這些惡行歸納為近因,因為像與毛利家臣爭執這類惡行,並沒有註明時間,若是太久遠而不太重要的事,理應不會重提;如果上述罪狀是寫給毛利家臣看的,那總該有部份原因是毛利家上下的共識而略過不提,例如井上家的背景,對毛利元就的態度(下述),在這一篇罪狀是看不出端倪的。
井上一族的歷史和與毛利家的過節,正是肅清事件的根本原因,也是常常遭到忽略的部份。
現在將井上一族的歷史梳理一下:
1.井上家是源氏出身,是信濃國高井郡井上一地的豪族,以地名為姓,與當地須田、高梨等同族。南北朝時代移居安藝。
2.明德三年(1392年)井上光純領有安藝西北部的山縣莊,就在吉田郡山城的西鄰;其子井上光教娶了毛利熙元的女兒為妻,從此井上從屬於毛利。當時井上家與毛利家在規模上孰強孰弱不得而知,若果從名字來看,毛利熙元的「熙」字拜受自安藝、備後守護山名時熙,至於井上光教名字的由來,並沒有史料佐證,由此可假定毛利家的地位和實力較井上家高。
3.井上光教之後,歷井上勝光和井上光兼兩代,累積戰功,獲毛利家特許著用同規格的衣服。同時,井上的勢力持續擴張,漸漸蓋過任何毛利庶家或家臣。
4.毛利元就幼時(松壽丸)居住在多治比猿掛城,父親毛利弘元死後,猿排城隨即被後見役(監護人)井上元盛霸佔。井上元盛便是井上光兼的弟弟。據說井上光兼曾替松壽丸出面要求井上元盛交還猿掛城,但結果應是失敗,因為松壽丸要等到井上元盛死後才返回猿掛城。
5.兄長毛利興元和其幼子幸松丸相繼去世後,毛利家中十五名宿老聯署推舉毛利元就出任家督。這十五名家老之中,井上家的人竟佔了五位。其餘十位,都是毛利家譜代家臣,即世代效力毛利家的家臣。
有關井上家前期歷史大抵如此。毛利元就時期的井上家與其說是毛利家臣,倒不如說是與毛利同路的國人領主。當時真正的毛利家臣,只是那些庶家(例如福原、坂、桂、志道)和譜代家臣(例如兒玉、國司、粟屋),井上家一直維持半獨立狀態,他們有自己的領地,有自己的經濟圈,亦可自由處理國人領主間的交涉。據說他們除了毛利家之外,也同時「從屬」於高橋家,即毛利興元的妻家;井上家與毛利家同一陣線,但他們的兵力,佔當時毛利家整體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說,井上家與毛利家的兵力比是1:2。經濟方面,井上家的領地位處石見出雲與安藝的交通要道,出雲出產的鐵,多由該道進入山陽,商賈凡經過其領地,需要留下過路錢(稱為駒足錢),吉田郡山城下的駒足錢,也是由井上家負責徵收,故此井上家財力雄厚,猶如元就眼皮底下一顆毒瘡,難怪會招來橫禍。
因此,毛利元就肅清井上一族,有近因亦有遠因,其目的也不只是鞏固大名權力,還有財政和軍事上的考量,所以元就公布的罪狀,會不會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一點也是需要考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