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捌)-化敵為友

文責:小編 陳家倫
相責:小編 陳家倫
表責:小編 陳家倫


化敵為友的伊達政宗(左)與相馬義胤(右)

前章我們提及相馬義胤與伊達輝宗、伊達政宗父子在天正九年~天正十二年(1581~1584)今日的伊具郡(丸森市一帶)的冥加山一帶所展開的陣城戰,而同戰最終以伊達軍拿下伊具郡取得絕對勝利告終。
(詳情可參考前章-叛臣眾眾)

勝利的伊達輝宗也在這時候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天正十二年(1584)10月,為了避免家中出現向是父祖稙宗、晴宗二人父子相剋的一族內亂,伊達輝宗也決定退休將伊達氏當主之位交給當時不過18歲的嫡長子伊達政宗。


做出交棒給嫡長子伊達政宗決定的伊達輝宗


伴隨者伊達家的世代交替,相馬家與伊達家也進入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主政的時代,宿敵輝宗的交棒也使得相馬家與伊達家的關係,從前年的完全敵對的關係中出現些許質變。


相馬盛胤與伊達輝宗雖然處於死敵的狀態,然而這也主要是針對伊達晴宗、輝宗二人的敵意,相馬家本身也與伊達家聯姻,相馬盛胤、義胤父子母系也有伊達家之血緣,自然相馬家族及伊達家族也沒有必然的仇恨。


伊達、田村、相馬、懸田與亘理家族人物關係略圖


因此對於伊達家這個家族的敵意相對的並沒有那麼高,我們會發現當伊達輝宗傳位給伊達政宗之時,相馬義胤做為相馬家當主,也明顯的對伊達家及他的新當主伊達政宗的敵意有略微降低。

就在伊達政宗就任伊達家當主一個月後,相馬義胤以相馬家當主的身分遞出橄欖枝,祝賀伊達政宗就任伊達家當主之位。


對伊達家新任當主遞出橄欖枝的相馬氏當主 相馬義胤


相關歷史我們若從成書百年後的伊達家官史《貞山[1]公治家記錄》中可以看到提及在伊達政宗就任伊達氏當主的一個月後的天正十二年(1584)十一月七日,相馬義胤寫信給與伊達家的家臣濱田景隆(大膳亮)。

信中內容相馬義胤大致提及雖然過往相馬家跟伊達家有過戰爭,但是也在田村家(田村清顯)的仲介下談和,同時獻上十張強弓做為賀禮,以恭賀伊達政宗就任伊達氏當主之職。


相馬義胤信中提及協調伊達家及相馬家和解的田村家當主 田村清顯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濱田景隆何許人也,其父親濱田宗景時代便是伊達家重臣,不但曾以千騎長身分代表伊達家率援軍支援大崎義直。也是伊達稙宗制定領國的分國法「塵芥集」時的副署人。

宗景並在天文之亂支持伊達晴宗,亂後與中野宗時及牧野久仲兩人一同成為伊達氏宿老,這位伊達家宿老之子濱田景隆更在之後四年後的天正十六年(1588)的大崎之戰以主君伊達政宗的名代(代理人)身分代表伊達家出戰,自然也可以想見濱田景隆在伊達家地位之重,也想當然的這封相馬義胤寄給濱田景隆恭賀伊達政宗就任當主的書信,不是單純的寄給濱田的私人信件,而是寄給伊達家的官方文書(外交文書)

而在這封信中,我們從相馬義胤的字句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儘管在前一年的戰爭中,相馬家失去長年擁有的伊具郡以及小齋、丸森、金山三城(位於今日的宮城縣丸森市),儘管在交戰期間雖有田村清顯等人仲介,且當時談判過程仍是十分曲折,相馬家雖然不願意放棄丸森、金山二城,但最後還是只能心有不甘且情勢比人強的情況下接受田村清顯等人的斡旋而退出多年經營的伊具郡。


天正九年~天正十二年(1581年~1584年)伊達-相馬 伊具郡三年戰爭的衝突地與丸森、金山、小齋(柴小屋館位置)各城位置圖



然而在退出伊具郡後的半年,伊達家隨即進入世代交替,而我們卻能看到相馬義胤似乎也轉換心境,一方面不避諱先前還與伊達家作戰並有遭奪土之利益損失,而主動致信給伊達家並恭賀伊達政宗成為伊達家。

當中可以看出儘管與伊達家有過衝突,但是在相馬盛胤及伊達輝宗都退休的當下,相馬義胤或許認為新的時代已開始,因此做為年輕世代的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兩位當主也必須重新思考兩家的關係,而由相馬義胤主動向伊達政宗遞出橄欖枝。

另一方面,伊達家的史料中也能從史料發現在相馬義胤遞出橄欖枝後一個月後的十二月十六日,伊達政宗在寫給伊達家臣泉田中務大輔重光的書信中提及伊達家與相馬家的邊境安穩,可以想見伴隨者伊達政宗的繼位,伊達家與相馬家也開始進入新的蜜月期,儘管不能說是如膠似漆的友好關係,但也可看出兩方的新當主都有意維持彼此兩家的友誼,那怕他們的上個世代曾經相互對抗。


繼任伊達氏當主的伊達政宗


尚可一提的是伊達政宗寫信說明與相馬家邊境狀況的這位家臣,泉田重光,亦是伊達家中有一定地位的家臣,在四年後的大崎之戰中,泉田重光與伊達政宗的三叔留守政景一同擔任攻打大崎軍的聯軍主帥,之後伊達軍大敗後成為大崎家及山形家(最上家)的人質,而在隔年天政十七年(1589)夏天從山形家回到伊達家時,伊達政宗跟親自出行迎接泉田重光歷劫歸來。


(有關於泉田重光與留守政景在大崎之戰的表現,可參考拙作: 永不背叛的三叔-留守政景傳()伏龍與三叔)


就在這平穩且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兩方都對對方示好的背景下,據傳相馬義胤與伊達政宗進行相見歡。

若我們根據江戶時代中期成書的以奧州相馬氏為視角的軍記物語《奧相茶話記》的記載,則天正十三年(1585)九月時,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兩位年輕的相馬家及伊達家當主有進行會面,此時相馬義胤38歲,而伊達政宗19歲。

《奧相茶話記》的記載中提及,在這一年的九月下旬,伊達輝宗、政宗父子為了討伐安達郡的小濱城主大內定綱而出陣,而相馬義胤也前往姻親的田村家的三春城,之後則前往安達郡宮森城(今二本松市小濱)附近的樵山,並與伊達政宗在草地上相見歡。


三春城


在這場會面中,伊達政宗帶者親信的近臣片倉景綱等人,相馬義胤則帶者家臣泉大膳等人與政宗相見歡,且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兩人相談甚歡。


與伊達政宗一同和相馬義胤相見歡的伊達政宗近臣 片倉景綱


之後相馬義胤更前往伊達政宗宮森的陣所拜訪伊達政宗,兩人並交換刀劍作為禮物,而隔日伊達政宗也前往相馬義胤滯留的三春拜訪伊達政宗。




三春城、宮森城、小手森城與周遭城池分布圖
圖利用Google Earth 製圖


雖然這則史料並非當時所留下的史料,因此在使用上,我們必須要相對小心,然而這則伊達政宗與相馬義胤的相見歡,卻也是反映出伊達政宗繼位的前兩年,相馬義胤與伊達政宗處於關係不差的蜜月期。


三春城、宮森城、小手森城與周遭城池分布圖 詳細版


在《奧相茶話記》的描述中,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兩位當主不但相見歡,甚至還進行互訪及交換刀劍做為信物,可想而知,初次見面的二人想必覺得相互投緣,也讓緊張將近三十年的相馬、伊達兩家的關係浮現和解的希望。


伊達政宗與相馬義胤和解(示意圖)


而我們根據史料來看,在天正十三年閏八月到九月時,伊達政宗正響應岳丈田村清顯之請,攻打田村清顯之敵-大內定綱,伊達軍的攻勢於閏八月攻擊到九月,更在閏八月二十四日對大內方的小手森城進行猛攻,三日後的閏八月二十七日攻陷小手森城,並下令屠城。


向舅舅傳達對小手森城屠城的伊達政宗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我們從史料上可以看到伊達政宗甚至對自己的舅舅,同時也是政治上的政敵的山形城主山形義光(最上義光)宣傳自己在大內氏的小手森城屠城一事做到

「女兒幼童,就連城內的狗都通通殺光,合共千餘!


被外甥「親切」通知小手森被屠城的 山形義光(最上義光)


大內氏當主大內定綱不敵田村、伊達的聯軍,加上伊達政宗下令對小手森城屠城之狠,引發大內定綱的恐慌,大內定綱乃放棄居城小濱城,逃往盟友的二本松畠山氏居城二本松城投靠畠山氏,而畠山氏的居城二本松城不但是奧州仙道[2]的交通咽喉,更是難攻不落的山城。


二本松城


而這場對大內氏領地的進攻乃是伊達與田村聯合的軍事行動,若從《奧相茶話記》的記載來看相馬義胤既身在聯軍方的田村氏居城三春,更與田村、伊達聯軍的另一位主帥伊達政宗相見歡,故假若《奧相茶話記》所記載的會面為真,我們可以相信相馬義胤在這場討伐大內氏的軍事行動中,雖然沒有直接率領相馬軍參戰,但應當也是支持伊達政宗及姑丈田村清顯討伐大內氏。


大內定綱
圖取自遊戲 信長之野望大志



由於當時大內氏與二本松畠山氏的背後代表者蘆名氏,而蘆名氏的當主則為佐竹義重之子蘆名義廣(蘆名盛重),而伊達政宗早已因為蘆名氏的前當主蘆名盛隆的死亡,而在其死後的蘆名氏當主之位推動弟弟伊達小次郎入嗣蘆名氏當主失敗而與蘆名氏的蘆名義廣以及他的父親佐竹義重與其所領導的「東方眾」聯盟交惡。


蘆名義廣(蘆名盛重)
圖取自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而大內氏與二本松畠山氏當時都是佐竹義重領導的「東方眾」的一員,因此相馬義胤在攻打大內氏的伊達陣營的田村氏的領地三春,並與伊達政宗相見歡,也代表者此時相馬義胤可能還不是佐竹義重陣營的「東方眾」的一員,但反過來說,從相馬義胤只是帶領少數側近拜訪姻親關係的田村氏的三春及有親戚關係的伊達政宗來看,我們也很難直接把相馬義胤劃分為伊達陣營。


東方眾 盟主 佐竹義重
圖取自 遊戲 信長之野望 大志

因此此時的相馬義胤應當介定為既不屬於伊達陣營、也不屬於佐竹陣營的「東方眾」的中立勢力。

惟從伊達政宗於閏八月下旬攻克大內氏的小手森城之後的一個月後,相馬義胤與伊達政宗二人相見歡並互贈刀劍來看,相馬義胤及伊達政宗此時的交情應該不差。

然而這樣互贈刀劍的相馬家與伊達家的蜜月期,也因為一個重大政治事件的爆發而出現質變,此事件即是-輝宗之死



[1]貞山,指伊達政宗,貞山為伊達政宗的戒名。
[2] 今日的福島縣中通地區。


人物傳記 相馬義胤傳 不屈之赤駒系列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拾伍)-千鈞一髮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肆)-泉田-中村 二殿體制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伍)-北天守護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陸)-外天之後

不屈之赤駒~相馬義胤(貳拾柒)-從畫像看相馬義胤的世俗形象&(貳拾捌)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